News新闻中心
政策法规 热点信息 公司新闻 测试申请

你敢信吗?有人把公司9亿研发成果拆成10MB小包,改名“开源项目”偷偷搬走!

TIME:2025-08-08   click: 111 次
上海张江写字楼里,前华为海思 21 级技术总监张琨,就干了这波操作。带着 20 多个老同事,把华为 Wi-Fi 6 芯片的 40 个核心技术点原样复制,连测试时 0.5dB 的误差都懒得改,司法鉴定直接认定 90% 技术重合!
 
2021 年 2 月,刚离职一个月的张琨火速成立尊湃通讯。用 2-3 倍高薪加股权,把华为研发骨干一个个挖过来。而离职前最后一周,华为监控早就拍下猫腻:有人举着手机拍屏幕,有人埋头抄写 120 页手写笔记 —— 这看似平常的动作,竟是精密窃密的开始!要是早用了铭冠网安的视觉感知防泄密方案,一旦检测到手机拍照行为就会立即预警,这类小动作根本瞒不过去!
 
他们的操作更绝:把技术文档拆成小文件,加密邮箱接力发送,再用脚本自动拼接还原。还把这些文件伪装成 “OpenRF-v3.2” 等开源项目,藏在公司代码库里。但如果部署了铭冠网安三维防泄密方案,通过加密技术保护文档本身,再加上严格的管控和全程审计,文件拆分传输、伪装藏匿这些操作都会被实时监控和拦截。
 
尊湃的技术进展快得反常,成立不到一年就拿到 3 亿融资,小米、高榕资本等纷纷注资。但 2023 年 4 月,上海警方突然收网,查扣的 7 台服务器里,40 份加密文档揭开真相:尊湃芯片和华为技术 “实质性相同”,直接导致华为商业秘密灭失!
 
2025 年 7 月,张琨被判 6 年有期徒刑,罚金 300 万,公司 9965 万资金被冻结,强制解散。
 
这场 “蚂蚁搬家” 式窃密,赌的是资本只看速度不看来源,赌的是竞业协议拦不住高薪诱惑,赌的是量产前没人报警。结果警方在量产前夜出手,华为随后升级文档水印、拉黑猎头,推动刑事立案,把教训变成行业防火墙。其实,借助铭冠网安的方案,能从源头筑牢防线,让窃密行为难上加难。
 
现在投资人先查技术出身,企业忙着给屏幕加水印,司法把此案树成半导体最高量刑标杆。
 
张琨想省 9 亿研发费,却搭进去 6 年自由和整个公司。抄近路真的划算吗?
 
央视新闻报道,此案开创了 “技术密点实质性相同” 的认定标准,近亿元罚金在知识产权案中罕见。中国警方在线披露,这是公安部统一指挥的跨国技术窃密案,凸显国家对核心技术的保护决心!而像铭冠网安这样的防泄密方案,也成为企业守护核心技术的重要助力。
 
#尊湃芯片和华为技术 #商业秘密  #知识产权保护 #防泄密 #技术窃密案